名师广场

登录
课题简介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1.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质变,使教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实现教学最优化。 (2)语文教学应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师的教学更具吸引力,激发强烈学习兴趣。 (3)语文教学与时代步伐一同前进, (4)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达到理想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新型的信息化校园,使信息技术深入教师的心灵,走进学生生活的点滴。 (6)实现教与学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 (7)语文教学应更人性化、个性化。 (8)给学生创设一个研究性学习环境,营造创新学习氛围。 2.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所建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六大教学原则。它拓宽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主权,从而更好的适合学习者个性化的要求。符合教学实际,且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操作性。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形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了教学过程的重组,形成了具有开放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同时,影响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信息技术化教育环境的发展,并且这种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教育革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 (二)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是在教学中和对教学的研究,为使研究工作按照设计开展,行动研究法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个案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构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最佳教学模式。 (四)教育实验法:本课题将在教育实践中研究班班通和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效扎实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育实践中检验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2.创新之处: (1)以人为本——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富于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丰富化、动态化、发展化,使它们含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在更大范围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学”所用。这些教学资源应以生本教育理论为基石,以学生乐学为基本价值取向,以顺应学生的真实学习需要、高度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而设计。 (2)以学定教——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 根据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利用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个别化体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信息化环境,让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产生“和谐共振”。 (3)预设生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时下,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领域的介入为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确大有帮助。它便捷的操作方式,新颖的表现形式,对于化解课堂教学难点、形成高知多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活动更具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情趣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4)加强校本研修,促进科任教师专业成长。 小学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师群体、学生全员共建的过程,为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加强语文教学的教研工作,坚持经常组织信息技术专家和语文教研员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帮助一线教师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难点问题,设立研究课题,积极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努力使教科研工作对一线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三)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研究能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果常常是两级分化,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消化不了。特别是待优生对课堂上的知识点不能及时完全理解掌握,成绩不理想,有些甚至会对学习形成畏惧感,一提到学习就有“头痛”的想法,而我们正常的教学又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容易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减少,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的微课就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在学生“吃不饱、不消化”的时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微课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2.研究过程中的新举措 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利用课堂教学,不但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还可以通过制作有针对性的微课,做到课后一对一的教学辅导,让学生反复的学习,并且根据各学科课标中的重难点制作的相应学习知识点,让学生在课下,选择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复性学习,实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这样不但解决了遗留问题,又夯实基础,一举两得。对于课堂吃不饱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相应知识点适当提高难度,制作一些提高类的小专题,让学生跟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提高,从而努力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研究课堂的过程中,设计的课件内容讲解新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创设典型例题等,学生在课外作业完成、典型例题解析、知识补充提高等方面的应用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四)成果的社会影响 1.通过研究,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及信息素养,形成了较稳定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 (1)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并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学习的工具。 (2)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有所增强,达到了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并形成了稳定的学习方式。 (3)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较为突出,网络技术的应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及学科知识自学能力等都有较大的提高。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陈溢老师在2018年3月组织学生参加“跟着阿衣学金融.学成小小金融家”作文绘画竞赛中,2人荣获小学作文组区级三等奖;2019年组织学生参加首届“昌文杯”中小学完了作文决赛中,1人荣获小学组州级三等奖;2018年3月组织组织学生参加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第十八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荣获银等奖;谢芳明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荣获国家级三等奖。 2.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主要表现在:(1)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整合”实验的开展,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使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有力支撑。 (3)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了教师网上学习的能力,带动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研究期间,课题组教师累积上实验研究课9节,优质课2节、示范课3节,观摩课2节。有1名教师成为州级骨干教师,有1名教师成为区级骨干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省骨干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州级名师,在各级教学技能大赛中有2人获奖。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同样也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都能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教学。谢芳明老师《信息技术》荣区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骆礼志老师的音乐课《西洋乐器》荣获区二等奖;陈娟娟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荣获区、州一等奖、罗建明老师的美术课、王忠采老师的英语课、王君老师的数学课等都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等。 3.建立适合我校研究特色的教育网站,准备开辟 “课件资源”、“论文天地”等栏目,为教师的研究和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五)课题研究内容:1.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参加课题的教师具有展开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其次要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二方面,即要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又要在师生中形成良好的信息化育人理念。2.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语文组教师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分别制定详细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步聚,设计研究相关的实验方案。编制一些必要的测试问卷等。2.展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学模式要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切实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4.利用本校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条件,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5.通过研究,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的相关理论,并总结相关实践经验。通过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内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在信息时代具有新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待于概括提炼,从而上升为理论;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教育价值论的内容。“终身教育”和“走向学习化的社会”的提出是教育价值观念中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在信息时代如何实现“终身教育”和“走向学习化的社会”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结果将会有新的发现。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存在的问题: (1)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化,平均年龄46岁,对多媒体设备的熟悉和掌握有一定难度,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直接影响到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 (2)低段和高段课堂侧重点不同,因此课件的制作和设计上要求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更加熟练。 (3)多媒体有直观性、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性、形象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声像上,易脱离学习目标,因此多媒体应用的度不好把控。 2. 改进方法 (1)加大培训力度,争取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并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多观察并分析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我们结合实验研究,撰写语文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论文数篇,也掌握了多媒体的操作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对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注意、观察、思维、想象、分析、记忆、综合能力优势明显,对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摒弃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素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所达到的一种水平和状态,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目标和未来趋势。语文教学实现现代化,就需要更新观念,建立全民的、全时空的大语文教育观,推进语文教学大众化、全球化、终身化。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以多种形态呈现教学信息,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经过两年来的实验研究,我发现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课中,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上课兴趣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且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并积极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和大家交流。尤其是很多平时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比较内向的学生,在网络这个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展示他们智慧的舞姿。从语文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观察、分析、口头表达、审美、感受等综合能力也在整合中得到了较大提升。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加深印象,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总之,通过段时间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研究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课题信息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

立项号:qxnxckt047

课题级别:市级

创建人:陈溢

周期:2017-08-09至2022-09-25

公告 更多
  • 暂无公告
课题成员
  • 组长: 陈溢
  • 组员: 暂无组员
投票 更多

暂无投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