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教育云平台

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学校首页>教学常规>备课>内容详情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2-04-26 15:18 发布单位: 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浏览量: 1620 【公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初稿/定稿

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

教研组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

  

谭化珍

2022.3.29

课时数

第一课时

 

友善相待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分析

教材点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相待可以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和谐,活动呈现了“爱心早餐”的案例,目的在于借助对真实生活情境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们彼此关爱、相互帮助。教材提出友善相待需要人人有责,也需要国家、社会提供有效保障,活动园呈现了部分法律规定,并借助“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国家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五年级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要关爱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如父母、长辈、同学朋友等。但是对于公共生活中与自己关系不密切、接触不多,甚至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则缺乏友善相待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友善,传递正能量。

2.能力目标:能够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提供帮助,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

3.知识目标:认识友善的重要性,学会友善待人,善待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认识友善的重要性,学会友善待人

教学难点

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1.小小分享会:

1)说一说,你在这次的疫情中也看到过类似的暖心之举吗?

2)看到这些情形,你感受到了什么?

2、总结:在疫情面前,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彼此关爱,这些温情就像是冬日的暖阳,形成一股温暖的力量,驱散了肺炎的阴霾!

3、思考:只是灾难面前才会涌现出这么多的友善之举吗?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是否也有这样彼此关爱、相互帮助的景象?

1)免费早餐。

2)雪夜哈尔滨市民自发给清雪工人送千杯热奶茶

4、讨论:

1)餐馆老板和哈尔滨市民提供的仅仅是免费早餐和一杯杯奶茶吗?

2)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5、我想这样做:请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在生活中努力付诸行动!

6、总结: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7、观察与思考: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义务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请你思考以下,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为什么?

8、总结:友善要以尊重为前提,友善待人,首先要尊重他人,采取恰当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善意才是明智之举。

9、阅读角:请阅读课本第35页《张大爷的爱心卡》,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张大爷的制作爱心卡的目的是什么?

2)你在生活中也感受过他人的善意,得到过他人的友善相待吗?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为此,你做了什么?

10、故事角: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1、小提示: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12、观察与发现:

1)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2)看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13、总结: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14、想一想,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怎样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呢?

 

 

 

 

 

 

 

 

 

 

 

 

 

 

 

 

 

 

 

 

 

观看视频

 

 

 

 

 

 

 

 

 

 

 

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感受疫情中人们的友善之举,不同的群体之间相互帮忙,共同抗疫。

 

 

懂得不是灾难面前才有善意,平常生活中人们也友善相待。

 

 

 

懂得友善要以尊重为前提,要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

 

 

 

通过张大爷和朱光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友善、温情、正能量的传递,懂得增韧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板书设计

 

 

 

 

image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友善,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声呢个问候,是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细节。正是这些小细节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让整个社会少些隔阂,多分暖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内容        

B我们在传播善意的同时也会收获温情      

C友善是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2.“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这告诉我们(    

A善良之心就是关爱弱势群体            

B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善良不是真正的善良                

C善良就是一颗广博的爱心

3.“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杰弗逊的这句话表明(    

A关爱别人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回报            

B关爱别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别人更多的关爱                

C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二、简答题。

1.你感受过他人的友善吗,是怎样的事情?你也有友善待人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研组

道德与法治

  

谭化珍

2022.3.29

课时数

第一课时

 

《中国有了共产党》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分析

“开天辟地的的大事变”帮助学生了解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尤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歌颂了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有一定了解,但是对相关概念及具体史实并不清楚。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铭记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主动承担学生责任。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现状分析建立无产阶级争当的必要性。

3、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懂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了解中共的成立和中共一大的召开,懂得中共成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中共的成立和中共一大的召开,懂得中共成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主动承担当代学生责任。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视频:十月革命

2、考考你:

² 你知道视频中演讲的人是谁吗?他是在做什么?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 视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一片曙光!

2、分析: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前是怎样的处境

3、 总结: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4、介绍:

² 李大钊——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是中共创始人之一。

² 《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载体。

5、活动园:请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搜集资料,了解一下李大钊的生平以及他的故事,思考一下李大钊为何不惧死亡?

6、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李大钊的故事。

7、相关链接:《十六年前的回忆》

8、解释:为什么李大钊不惧死亡

【五四运动】

1、考考你:为什么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五四青年节”?

 

2、历史的记忆——五四运动(课本第59页阅读角)

3、走近五四运动:

² 议一议,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合会上遭到不平等对待?

² 查一查,五四运动中都提出了哪些口号?

² 五四运动中,学生群体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4、回答上述问题(与上述问题一一对应):

² 遭遇不平等的原因:弱国无外交

² 展示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² 学生的作用:爱国运动先锋队、思想引领……

² 小启示:当代学生应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5、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中共成立】

1、见证开天辟地的一刻:中共一大的召开

2、考考你:与中共“一大”紧密相关的地方除了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以外,还有一条“南湖红船”,你知道这条红船的来历吗?

3、惊心动魄的中共“一大”:南湖红船的故事

4、想一想,说一说:这一面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有什么寓意呢?

5、相关链接:党旗的寓意。

 

 

 

 

 

观看视频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影响,必须要先了解袁世凯时代的中国处境,从而帮助学生分析、感受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曙光。

 

 

 

 

 

从李大钊的故事和李大钊女儿的回忆中读懂李大钊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

 

 

感受在革命时期青年学生们为国家付出的努力,懂得作为学生的担当与责任。

 

 

 

 

 

 

了解中共一大,知道中共建立的不易,懂得革命胜利的艰辛。

 

板书设计

image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简答题。

192746日,李大钊不幸被军阀逮捕。他在狱中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428日,李大钊在临刑前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请你说说,从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黔西南州教育局 技术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88号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转1
Copyright©2016 yun.jzjy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6008618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