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初稿/定稿)
(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
教研组 | 一年级数学 | 教 师 | 余露露 | 时 间 | 2022年3月29日 | |
课时数 | 1课时 | 课 题 | 认识人民币 | 课 型 | 集体备课 | |
教学内容 分析 |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
学情分析 |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特点正处于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 |||||
教学目标 |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理解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 |||||
教学重点 |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 |||||
教学难点 |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 |||||
教法学法 | 谈话、情境、游戏 | 教具学具 | 课件、模拟钱币 | |||
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课前准备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 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教材第52页的主题图。(用实物投影显示该图) (1)让学生观察购物图和游乐园购票图。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面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自己某一次购物、乘车或游玩时用了多少钱。 (2)再让学生观察第4幅图。 看到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 “存钱是为了什么?” “你有零花钱吗?” “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老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题目)。 2.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值的人民币的。(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等) (3)老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甲组: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课件演示) 乙组:把分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元币分成一类。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②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和5角) 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老师提问: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 (4)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 3.教学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老师出示1枚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该拿几个1角币,才能换1元?
老师用课件重复上述过程,先在左边摆一个1元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这个等边三角形中1角币是如何排列的?(从上往下数每行排列的个数分别是1、2、3、4)接着在1元币和10个1角币之间写一个醒目的等号,并配以声音出示,最后写上人民币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式:1元=10角。
| 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2)师生做换钱游戏。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学生甲:用10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1角=10分 学生乙:用2个5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丙:用1个5分的,5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丁:用5个2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老师提问:1角=( )分 10分=( )角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角=10分 10分=1角
学生可以边摆手中的学具,边回答。 (见下图)
| 认识及了解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用途。
知道人民币的换算及单位 | ||||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 5角 1角 1分 2分 5分 1元=10角 1角=10分
| ||||||
作业设计 | ||||||
作业内容 | 设计意图 | |||||
1. “做一做”的第1题。 2. 练习十二的第1题。 3.练习十二的第2题。 4. “做一做”的第2题。 思维训练 在○里填上“>”“<”或“=”,并说明理由。 4元○4角 70角○7元 3元○49角
| 加强对人民币的认知能力 | |||||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