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
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 《地球—我们的家园》 | 单元 | 爱护地球共同责任 | 课时 | 1 |
学习 目标 | 1. 通过学习明确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2. 认识地球环境面临到的巨大威胁和挑战。 3. 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长远大局意识。 | ||||
重点 | 意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存在以及人类面临到挑战。 | ||||
难点 | 树立爱护、保护我们生存家园的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视频展示:《宇宙中地球的最初形成》 师:通过视频的观看,我们简单了解了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重要位置和角色,在茫茫宇宙中,这个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便是我们可爱的家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这节课,我们一同了解我们的生存家园——地球。 | 认真观看视频结合科学课所学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自然情况。 | “地球”这一概念的引出对学生来说,会有些抽象,通过视频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
讲授新课 | 师:小时候,我们仰望星空,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星空以外的景象会是什么样呢?四年级我们学了科学课,懂了宇宙中除了地球还有好多星球,我们又好奇得问“其他星球有人类居住吗”“有外星人吗”“我们为什么不去别的星球居住呢”?这样问题好多困扰着我们,首先我来探究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居住在地球? 活动一:《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1、观看视频—《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 提问:其他星球跟地球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师:茫茫宇宙中有这许许多多、大大小的星球,可是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不适合人类进行长期居住。那么地球上又有哪些条件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呢? 2、出示文本——《人类在地球居住的条件》 要求:小组内根据文本进行归纳总计,地球上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有哪些? 师:了解了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有些同学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能不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段视频,从中找到答案。 活动二:神奇的生物圈实验——观看视频《生物圈2号》 过渡: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活动三:《和谐美好的人与自然》 1、出示图片展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2、鼓励学生说一说他们所掌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和旅游经历。 过渡:曾经我们与自然是那么和谐美好,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学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让人类面临许多严峻环境问题。 活动四:《人类的“魔法”与“未来”》 1、观看动画视频《人类的“魔法”》 思考:1.视频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类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你有没有做过? 2.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人们这么做真的让生活越变越好了吗? 3.人们如果继续这样破坏下去,人类未来的结局会怎样? 2、出示图片将环境问题进行简单的分类 3、展示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 4、分析材料《水俣病事件》 5、启示:如果人类不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将受大自然的惩罚。 6、引导学生以身边的事例说明,人类破坏环境、破坏自然收到自然惩罚的案例。 | 鼓励学生把你小时候对星空,对星球的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说一说
通过视频观看,整理数据说明问题
结合视频和我们的生存空间,明确人类生存必不可缺条件:阳光、水、空气……
思考: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原因?形成危机意识,地球是唯一的生存家园。
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说一说祖国的大美环境,感受美好生活。
认真观看视频,形成认知
还有哪些污染严重的现象?这些污染都是怎样造成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水俣病向我们的传递的信息 | 带着儿时的问题走进新课,引起学生兴趣上、心理上的共鸣。
带着诸多疑问,展开学习,选择观看视频解决疑惑。
引导关注自身生存的条件,才能有意识的关注环境问题。
此材料的选择恰当的解释了除地球以外,目前真的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点,也能激起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探索。
有美就有丑。当人们都欣喜于身边的美好时,再去进入“丑的”探究,才能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通过大量数据、事件清楚地渗透给学生,环境问题警钟响起 |
延伸活动 | 阅读小故事《曼彻斯特的桦尺蠖》 思考: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地方官员要怎样做,改变该地区的环境问题? | 结合事例谈看法,想做法 | 初步建立环保意识为下节课做铺垫 |
课堂小结 | 生态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反之,环境的任何改变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环境是和谐共处的关系.呼唤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实践作业:搜集身边环境污染的案例 |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感受和收获 |
布置作业,便于更好的完成下节课的学习 |
板书 | 第四课 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1课时 只有一个地球
爱护家园 保护环境
|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
第一课《学会尊重》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 学会尊重 | 单元 | 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 | 课时 | 1 |
学习 目标 |
1. 理解尊重自己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 2. 学会分析、评价自己养成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 | ||||
重点 | 理解并掌握尊重自己的表现 | ||||
难点 | 正确处理“尊重自己”和“过度维护自己”的区别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讲述故事《鲁迅教子》: 思考:故事中我们赞同谁的做法?鲁迅爷爷还是她的妻子?说说你的看法? | 认真思考并作出判断,敢于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通过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尊重他人”“被他人尊重”的重要性。 |
讲授新课 | 活动一:分享故事 1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同的人,其中有很多人值得我们尊重,大家细心的去思考、去发现,并分享你身边值得我们尊重的人物故事?
2谈到尊重,我们往往会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然而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普通人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同样值得我们尊重,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活动二:法律讲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活动三:心理咨询室 1让一名学生扮演心理咨询师,一名同学扮演刘菲表演课本故事《刘菲的烦恼》 提出问题:刘菲的烦恼是什么?她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会有哪些好的建议?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尊重自己的表现: 板书: 尊重自己----自尊、自重、自爱、自我接纳 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护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
活动四:自我反思 自我批评 1结合上面总结的尊重自己的表现,班级内开展自我评、自我反思,勇于去人前剖析自己。
活动五:情景剧《好脾气先生》 1师生共同表演课本故事《好脾气先生》 提出问题:讲道理先生说好脾气先生做法是不尊重自己,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如果好脾气先生一直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请给出更好的建议。 2师生共同讨论:尊重自己和过度维护自己的区别?
4思考:过度维护自己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你觉得怎样才能避免不顾客观现实、过度维护自己的行为出现?
|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善于发现身边正能量的榜样
引导学生向身边默默付出的人群致敬 让学生意识到法律保护每个人生而为人的尊严 鼓励学生把建议写到纸条上,然后由“心理咨询师”说给“刘菲”听
讲解自己的事例,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在讨论中解决难点问题
5个生活中常见的典型“过度维护自己的”案例,让他们边解决边思考 | 善于发现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行为美德
小事情见大道理
帮助学生建立法律意识
不同性格的学生就会提出不同的建议,在提建议听建议的同时也在完善自我
让学生养成客观评价自己的健康的人格品质
针对现象看本质,学生们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个非常好的“治人警己”的过程,胜于空洞说教
|
延伸活动 | 播放视频《万隆会议》片段,周总理为中国赢得全世界尊重。 1.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2.师总结: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 一死不留灰 二生而无后 三官而不显 四党而不私 五劳而无怨 六死不留言 | 聆听伟人的故事,警醒自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个让人尊重的人。 | 感悟名人传记,学习正能量的榜样。升华“尊重”一次的伟大意义。 |
课堂小结 | 感悟名人名言: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徐特立
| 理解并背诵 | 高度总结概括本节课内容。精炼且容易记忆。 |
板书 |
第一课 学会尊重
学 会 尊 重
理解尊重 学会自重
|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