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教育云平台

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学校首页>教学常规>备课>内容详情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1000以内数的认识(1)教学设计及研讨记录表

发布时间: 2022-04-26 15:12 发布单位: 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浏览量: 1599 【公开】

 

 

兴义市雄武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1)

备课教师:王艳

授课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法,理解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市的体育馆在哪里吗?有进去参观过吗?说说你的感受。

【学情预设】有学生去体育馆里面参与过活动,能够直观感受体育馆的庞大。有很多个入口,从不同的入口进去会到体育馆的不同位置。还有很多不同颜色的座位,能容纳很多人同时参与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体育馆的感受,然后引入情境图,让没去过体育馆的学生也能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积累对较大数的感性经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大家能猜猜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吗?

学生自由猜测,并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师:对,这个体育馆能坐很多很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得多的数来表示。在生活中,你接触过这么大的数吗?本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1)]

二、动手操作,经历大数的形成1.回忆数数方法,经历数数过程。

师:从一年级开始,小棒就是我们认数的好帮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棒(拿出1号塑

料袋,袋中有10根小棒),谁来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情预设】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学习经验,比较容易估出是10根。如果出现其他的估计结果,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然后再引导学生动手数数。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准确地知道这些小棒的根数呢?

教师布置学生动手数小棒:数数1号塑料袋中小棒有多少根。

师:你是几根几根数的?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会出现多种数法,如1根1根或2根2根地数,教师都予以肯定,并引导总结:虽然数的方法不同,但数出的都是10个一,以回应前面学生的估测。

师小结:当小棒的数量很少时,我们可以用“一”作为计数单位,一根一根地数,我们知道了:10个一是一十。(教师相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估一估、数一数,不仅激活了已有的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对“一”这个较小的计数单位的应用。

教师拿出2号塑料袋,袋中有100根小棒,并提出问题:现在小棒的数量增多了,你们谁来估一估这些小棒大约有多少根?

学生估计。

师:如果现在让你来数出这些小棒的根数,怎样数才能让人一眼看出结果?

学生互相补充,说一说各自的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借助学习100的认知经验,很容易估出小棒的数量以及数的方法——10根10根地数。如果学生不能想起,教师可引导回忆认识100时,我们是怎样数小棒的,唤醒学生的经验。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以“十”为计数单位数出小棒。也就是10根捆一捆。

学生动手数小棒:数一数2号塑料袋中有多少根。

学生汇报,师生齐数:10,20,30……100。

师小结:当数量较多时,我们以“十”为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教师相应板书)

2.直观操作,认识一千。

教师收集10个学生的小棒,并提出问题:现在小棒的数量更多了,谁来估一估这些小棒大约有多少根?

【学情预设】此时,由于学生对1000没有具体的感知经验,猜测会出现很多种答案。

师:要想知道这些小棒的根数,我们还是要亲自数一数。和刚才比,小棒的数量更多了,要怎样数才能数得快,还能让人很容易地看出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很容易顺势想到以“百”为单位。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想法,也让学生自选方法,正好形成对比,看哪种数法更容易看出数的结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以“百”为计数单位数小棒,每10捆捆成一大捆。

师生齐数。

先一十一十地数,每10个十是一百,就捆成一大捆;再一百一百地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9个一百再加上1个一百就是多少?

师:9个一百再加上1个一百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千”和我们学过的“一”“十”“百”一样,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师小结:当小棒的数量特别多的时候,我们用“百”作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我们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教师相应板书)

【教学提示】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大数的产生过程,充分体会“一千有多大”。

【设计意图】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学生先自主选择数数的单位,然后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见证了新的计数单位的产生。同时,在不断深入的学习活动中,也使学生感悟到每个新的计数单位的产生都是源自物体数量的不断变化。数数过程中强调怎样让人一眼看出结果,问题指向性明确,避免了学生盲目地去选择方法数数,让数数也变得灵活,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十进制。

3.数形结合,建构“千”的模型。

师:这里有一个大正方体,它是由很多小正方体组成的。你们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学生自由发言,并说说各自判断的依据,教师适时引导,避免盲目乱猜。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生齐数。

师小结:结合数小棒的经验,一个一个地数,发现一列是十个小正方体。十个十个地数,发现一层是一百个小正方体。一百一百地数,发现总共有一千个小正方体。(出示课件)

4.回顾反思,加深对十进制的理解。

师:在刚才数数的过程中,9个一、9个十、9个百,再增加一个相应的计数单位之后,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说数数经验。

回顾课堂开始部分的猜测,指名学生说一说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进一步夯实学生对“千”这个新的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认知经验。通过一系列结构化的学具丰富学生对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的表象认知,从而建立“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深刻理解十进制,让数感更形象具体。

三、认识计数工具——计数器

师:数数时,用一个、一条、一篇、一块等作为数数单位确实挺方便的,但是我们经常会数着数着就数多了,数少了。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呢?于是人们又创造了这样的计数工具——计数器,让这些数数单位“住”在这些计数工具上。咱们一起给这些数数单位找找“家”吧。

呈现计数器,师生一起标注计数器上的数位。

【设计意图】学生在一年级时已接触过计数器,但是对计数器的认识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学;学生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在用的时候还不顺手。借此接触多个计数单位,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丰富学生对计数器的认识。学生理解了计数器的由来后,使用起来会减少出错。

四、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1.完成教科书P75“做一做”。

(1)同桌之间,一人数,一人看。互相督促,完成计数要求。

(2)集体展示,齐声边拨边数。

2.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六”第1题。

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数数,教师提醒注意“拐弯数”。3.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六”第2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4.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1)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2022春季学期雄武乡小学教师

“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记录表

课题

1000以内大数的认识

学段

小学

组别

二年级数学

年级/学科

二年级数学

成员

王艳黄艳吴天敏李萍萍、郭璞

时间

2022.4.14

集体备课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网络音频、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集体备课记录

记录人

黄艳

 黄艳:王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新颖,并且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让学生不会怕学,这个值得我们学习

郭璞:看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我觉得导入部分很好,紧扣主题,能够很好地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节衔接恰当;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对自己 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进行总结与反思。

李萍萍:在王老师的整个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动口数数、摆、说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

吴天敏:1000以内大数的认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就是一个难点。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小数的回忆教学开始,逐渐过度到大数预估,认识,再到数数,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大数的认识!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集体备课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只有了解掌握一个面,才能正确引导一个点。不断的加强学习,集众人之智慧,取人之长,补己之不足,都是很好的提升自我的方法。故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等同时更要加强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相信其他的老师也有相同的感受,希望能有多几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因为这样的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1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黔西南州教育局 技术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88号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转1
Copyright©2016 yun.jzjy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6008618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