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表(定稿)
(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
教研组 |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 教 师 | 孔莉灵 | 时 间 | 2022年3月31日 | |
课时数 | 第一课时 | 课 题 | 童年的水墨画 | 课 型 | 集体备课 | |
教学内容 分析 | 《童年的水墨画》是统编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组儿童诗,诗歌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到林中采蘑菇,尽情的享受童年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活泼,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无穷趣味。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说话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 |||||
学情分析 | 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儿童诗阅读经验,就像古诗那样,有节奏和韵律,能初步读懂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当然,诗中所描写的乡村儿童生活和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 |||||
教学目标 | 1. 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两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背诵《溪边》。 3.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看到的画面。 | |||||
教学重点 |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 |||||
教学难点 |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 |||||
教法学法 | 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 教具学具 | 田字格贴 | |||
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童年》。 2.板书课文题目,解“墨”入手。 童年是一首歌,唱着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朵花,氤氲着甘醇和芬芳;童年是一幅画,水墨画晕染着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板书:童年的水墨画) (1)齐读课文题目。 (2)释疑体裁。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是三首儿童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思考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什么。 2.检查反馈,相机纠正。 (1)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 (2)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和字形。重点区分形近字“拨”和“拔”。重点把握多音字“扇”:shàn,名词,扇子、风扇;shān,动词,扇风、扇动。 (3)再指名读。生生点评。 (4)男女生合作读;开火车读;带着想象入情入境地读。 (5)交流汇报: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 《溪边》:在溪边钓鱼。 《江上》:在江上戏水。 《林中》:在林中采蘑菇。 三、精读《溪边》,指导学习 1.聚焦《溪边》,体会学习。(课件出示儿童诗《溪边》) (1)自主朗读,想象画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朗读《溪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 ①我仿佛看到小溪边长着垂柳,那些垂柳把小溪当作镜子呢。 ②我仿佛看到了在碧绿的溪边,有一只红色的蜻蜓正立在鱼竿上呢。 ③我仿佛看到孩子们钓到一条大鱼,鱼儿在草地上乱跳,想要跳回溪里去呢。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将想象的画面连缀成一段完整的话。 2.引导释疑:这首诗歌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句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理解的? (1)课件出示疑难,交流方法。 课件出示 句子一: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句子二: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2)交流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 预设: ①生活中,溪边无风,溪面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溪水清澈,两岸青山倒映在水中,将溪水染绿了,站在高处看,这条小溪就好像一条绿玉带一样。这里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小溪就像一口盛满绿色染料的天然染缸,把倒映在溪水中的人影染绿了。写出了溪水清、静、亮、绿的特点。 ③联系上文知道溪水平静、清亮得像镜子,联系下文知道是鱼儿上钩了,打碎了溪水像镜子一样平静的水面,所以倒映在溪水上的人影也跟着碎了。 (3)指导朗读,读出溪水的特点,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4)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呢?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3.背诵《溪边》。检查背诵。 结合课件练习背诵。 课件出示 垂柳把溪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溪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钓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方法:看来我们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5、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墨、染、竿、腾、碎”5个字。 (2)学生观察,交流怎样书写才美观。 (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 染:上下结构,“九”不要写成“丸”。 腾:左窄右宽,右下是“马”字。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四、拓展阅读 出示《童年的水墨画》另外一首儿童诗:《花前》 ,学生阅读欣赏。 五、作业超市 1.背诵《溪边》 。 2.选做练习。 |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读中感悟。
朗读体会。
|
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放手让学生自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多多质疑,养成从小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自读要求,让学习有目标、有方向。本学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学习要求解决基础问题。将简单易理解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创新能力。
本环节意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在朗读中质疑,在交流中释疑,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的手里。
鼓励学生将看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落实语文要素: 1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诗意。 3 结合上下文进行体会。 4 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通过品读《溪边》 ,并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背诵环节更扎实、有效。
| ||||
板书设计
![]()
![]() 溪边钓鱼
18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戏水 童真 童趣
林中采蘑菇
| ||||||
作业设计 | ||||||
作业内容 | 设计意图 | |||||
一、我是查字典小能手。
1.“染”字是 ( ) 结构,部首是 ( ) ,第五画是
( ) 。
2.“爽”字是( ) 结构,部首是 ( ) ,第三画是
( ) ,组词 ( )。
二、填一填,将诗句补充完整。
把溪水当作 ,
山溪像 。
人影给溪水 ,
立着一只 。
忽然 一声 ,
草地上 和笑声。
3、自主学习。
按照学习《溪边》的方法,自主学习《江上》。
四、仿写诗歌。
模仿这三首诗歌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或童年趣事。
|
第一小题让后进生和中等生选择完成,让他们掌握本堂课的基础知识。
第二、三小题让中等生和优生选择完成,将《溪边》这首诗歌的背诵转化为默写。
第四小题让优生选择完成,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题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的题目来完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