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八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系列活动简报
兴义八中教务处 2018年5月30日
根据兴市教师【2018】12号文件《兴义市教育系统关于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质课评比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的通知》,2018年4月10日,兴义八中行政领导班子在翔宇楼召开会议,成立了兴义八中信息化教学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由彭贻荣担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潘正德、刘旭任副组长,符宁喜、王海、韦昌贵、罗燚、龚光飞为主要成员。结合我校实际教学工作,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并开展了主题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系列活动,截止2018年5月31日,所有活动均已有序开展并取得不俗成果。
活动一: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
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教师备课、上课的常规要求,把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指标。把教育信息化应用纳入教学检查的必查项。课件制作作为教案的重要指标;把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手段运用效果作为教学评价指标。针对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委派兴义八中信息组负责对全校教师开展班班通一体机的使用培训。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兴义八中第4次组织教师学习一体机的使用了。
经过培训,我校教师已能熟练使用希沃教学助手制作教学课件并进行授课,所有教师都注册了金州教育云平台账号,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网站如学科网、橡皮网等网上资源,大小考试实现网上阅卷,广泛应用网络空间进行工作、教学教研、管理方面的交流互动,保存和传送资料。
培训的另外一方面是录播教室的使用,录播设备的高效使用不仅可以给老师上课带来便利,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老师来说,可以通过看自己的视频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可以通过网上直播看其他优秀教师的视频,丰富自己的经验。录播教室为我校优质课程比赛、教育局举办的课程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沃专业培训师讲解
仔细聆听,认真记录
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
活动二:优质课评比
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兴义八中组织举行了优质课评比活动,从2018年4月初开始启动至2018年5月初结束,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历经学科组初赛、学校复赛,此次比赛具有历时长、覆盖学科广、参赛人数多三个特点。共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生物、历史、地理、化学、音乐、体育、信息技术12个学科的校级初赛,各学科组全员参与本次活动。在这个展示八中集团教学理念和自己教学能力的平台上,参赛教师们既注重了课堂流程的预设,又注重了课堂的自然生成,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艺术性的语言点拨,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的开放课堂。评委们根据选手们的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语言教态以及教学特色等指标进行现场打分。评委专家组不仅对选手们的出色表现予以肯定,而且还针对不同课程特点给予参赛教师专业性的指导与建议。
从参评情况整体观察全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主要特点有:
1、课堂日益规范。参课教师态度积极,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整体过程的组织实施,到练习指导,每个环节都更加注重实效性。根据教材需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传统教法得到了改进。
2、教学理念有所更新。参评教师把握课标精神能力进一步提高,精心策划和设计教学方案,课堂表现形式活泼、新颖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组织方法恰当、手段有效,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能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与要求。
3、教学手段丰富。教师分解突破教材重点、难点,采用微课、慕课教学;教师能把控和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希沃授课助手互动教学。
充满歌声的课堂
师生交流,思想碰撞
积极主动,对答如流
深邃的思想最吸引人
活动三:教育云空间建设
金州教育云是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搭建涵盖核心应用的教育云平台,同时汇聚第三方优质资源及应用,面向教育机构、老师、学生、家长提供一站式服务。我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一直重视我校教育云空间的建设,以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落地黔西南州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改善信息化硬件设施,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自兴市教师【2018】12号文件下发以来,我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多次要求我校教师上传优秀教学资源至“金州教育云空间”,截至目前,我校的空间建设已有显著进展。
兴义八中教育云门户首页
兴义八中后台管理界面
兴义八中教育云空间资源库
教师空间首页
教学资源分布
兴义八中校本资源统计
抄报:兴义八中教育集团
抄送:兴义八中教务处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