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贵州省把发展大数据定位为“一场抢先机的突围战”,拉开了大数据战略发展序幕。黔西南州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141”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发展新路。
短短几年时间,如今黔西南实现了让全州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同时,随着《依托“金州教育云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典型案例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兴义市盘江路小学被评选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网络学习空间专项培训基地学校,黔西南州在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中,不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更是形成了信息化引领教育发展的黔西南样本。
2016年3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落地黔西南,黔西南州迅速启动“六建”(建高速、建平台、建终端、建空间、建队伍、建示范)工作。以教师、学生、家长和课程四个数据库建设为核心,以智慧管理和智慧教学为抓手,汇集国家、省、企业和本土优质教育教学“海量知识资源”,重点打造“八大板块”(党建教育、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扶贫、在线教育、教育合作、教师发展和禁毒教育),逐步实现“四化”功能(资源汇集云端化,学、教、研、训一体化,管理过程智慧化,学习活动个性化)。
建“高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就近接入、分级管理”的原则,建成覆盖全州中小学“千兆到学校、百兆到桌面”的高速专网,实现光纤网络“校校通”。全州学校共1668所全部接入互联网。其中:光网校园1046所,接入18108个端,带宽均达100M,网络覆盖率100%。
建平台。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为依托,以教师、学生、家长和课程四个数据库为核心,以智慧管理和智慧教学为抓手,建成金州教育云平台。金州教育云平台可下载资源总容量26.5T,包含国家落地资源15T,各类应用71个,563.8万余条覆盖全州教育资源所有学科版本的素材资源(课件、教案、图片、视音频)、3.2万个微课、近16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15.6万余条特殊教育资源和专题资源等特色资源,基本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教学需求。同时,建成了在线直播课堂,即互动教学示范校108所,371所学校开通了智慧校园服务。
建终端。全州1668所中小学校(园),共有10663个教学班、功能室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形成了以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县(市、新区)为节点、中小学(幼儿园)为末梢的智慧教育立体网络格局。
建空间。整合教学、管理、学习、交流等各类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创新学习形式奠定基础。通过“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师、学生、家长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教学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名师教学,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让学习活动更加个性化。截至目前,实名注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空间256万余个,教师5.7万余名,学生92.6万余名,家长158.2万名;教师实名注册率达99.8%、学生实名注册率达99.26%。
建队伍。以大规模应用资源平台为核心,以开展培训为突破口,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乡土化”的培训方式,加强行政领导、核心人才、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四支队伍建设培训行政领导。开展州、县(市、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培训,强化教育信息化意识,形成应用教育云平台的推动力量。
建示范。抓典型,抓示范,抓模式。在各县(市、新区)明确辖区内2所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其中兴义市4所、州直校1所),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形成模式,逐步推广,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互联网+”环境下“云+端”的金州教育云,成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推进发展新“引擎”,凸显四大成效。
教育扶贫凸显更高质量。建成以县(市、新区)优质学校为中心、乡镇(街道)中小学为节点、村(居)小(教学点)为末梢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理念送到乡村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送与共享。在四个县(市、新区)试点实施了在线“一课双师”教学新模式,州内优质学校实施专递课堂教学,由优秀教师承担主课堂教学,把乡镇学校作为第二课堂,实施同步课堂互动教学,解决了农村师资力量不足、优质课程资源紧缺等问题,达到了精准帮扶一批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比如,黔西南州与湖北省级重点示范校武汉市第十一中学,通过在线同步课堂和直录播方式,进行远程直播辅导,学生通过“云端教育”共享高质量教学,有效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新东方-情系远山”教育帮扶充分利用信息化教研平台、信息化备课交流平台、直播高端备课、双师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库、教师培训等,帮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宁波市运用高清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对黔西南州开展“在线培训”“直播课堂”“同步教研”等,切实推进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黔西南州运用“教育云——数据铁笼”构建应用大数据监督执纪问责新机制助推教育脱贫攻坚;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各县(市、新区)学校在营养餐、采购、固定资产管理、报销管理、财政支付等业务实现实时动态统一监管,达到教育补贴精准资助、食品安全追踪溯源、资金使用透明合规的监管目的,为教育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教育服务凸显更加公平。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是短板,教学点是洼地,实现教育均衡和公平难度较大。面对这一实际,黔西南州始终坚持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信息化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创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为核心,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汇聚海量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大规模试点并逐步推广应用,形成“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强校带弱校、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的模式,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比如,运用省级教师发展中心平台,整合州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市民学校有效开展交流帮扶合作,强化示范引领和强校带弱校作用,促进校际之间均衡同步发展、和谐发展。
教育发展凸显更加均衡。为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难题,黔西南州以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为切入点,打破地域限制,将最优质的资源辐射到全州薄弱学校,共享教育均衡发展成果。通过在线课堂互动教学,实施在线“一课双师”教学,将优质资源送到边远农村学校,形成示范校向各层级学校辐射的网状格局。利用黔西南州省级教师发展中心平台,实现名师名校送教活动、专家讲堂、专题会议、教师技能大赛、骨干教师、名师评选、学时证管理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活动,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率。为“校校结对”“东西部协作”帮扶校开通课程社区、网络教研、网络送课、名师空间等版块,促进“校校结对”“名师结对”活动开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凸显更高水平。利用金州教育云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试行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云教学新模式,为创新学习形式和实现“人人通”奠定基础。探索应用移动学习终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应用终端APP录云课堂或教学互动平台,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增强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黔西南州教学诊断与质量监测分析平台”(智能评阅卷系统),逐步建设帮助区域和学校构建完整的学业过程数据库,结合现代测评理论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形成“一校一案”“一科一案”“一师一案”“一生一案”的多层次精准诊断,真正实现精准办学、精准教研、精准教学和精准学习。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测,每年形成高中、初中质量分析报告,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9年,全州共录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9人,全州军事院校录取32人,覆盖海军、陆军、空军和火箭军四大军种院校。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超过51%,“册望班”本科率达100%。
探索“1+4+N”教育云大数据发展新模式,即:依托一个平台(金州教育云平台),凸显四大功能(助推精准扶贫、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形成以金州教育云大数据为圆心,带动辐射周边N个地区学校及相关工作发展新模式。
互联网+课前协同备课。主讲教师完成课程教学设计和相关资源收集整理,上传至个人空间并发布给N个远端教师在主讲教师空间中,远端教师和主讲教师进行线上交流讨论,优化完善主讲教师课前备课。主讲教师和远端教师,根据自己学生情况进行辅导学习和课堂练习备课,在整个过程中达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的目的。
互联网+平台在线直播。主讲教师在主课堂教学,利用直播平台,通过“光网”传播到远端缺师少教的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由主讲教师完成新知教学过程,远端教师引导本班学生共同学习。新知学习完成后,主讲教师和远端教师,各自辅导本班学生完成知识巩固和课堂练习,完成该节课教学目标任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开展校校交流帮扶合作,双方相互取长补短,共享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提升、教育信息化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改革发展新成果、典型经验。
互联网+学教研训一体。通过主讲教师教学,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完成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远端学生和主播端学生,相互学习优秀的学习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完成教育过程;主讲教师和远端教师协同备课,相互提高,完成教研过程;主讲教师运用自身独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远端教师学习其教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完成培训过程。全面推进“互联网+”教师培养工作,突破师资力量地域限制。每年在线举办全州教师技能大赛,通过层层选拔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州级决赛,通过逐级比拼,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现场应变能力。每一层级比赛,都通过在线形式,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极大传播。在比拼交流同时,向更多教师传递出教育教学技能。
互联网+线上线下研修。积极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同行交流,通过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名师、骨干队伍为带头人,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研修载体,通过集体备课、观摩课、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推动培训模式综合改革。从兴义八中、兴义一中、兴义中学等州内优质学校评选出涵盖9个学科的9位名师,成立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室,通过线上研修、线下研讨,开展工作室建设与学习、骨干教师培养与培训、高考备考辅导、扶贫送教等多方面的工作。通过高考考前复习培训专题讲座和研讨,拆分高考试卷作题库,共享了几十个精品文档、课件,共学共识共进共享,受益教师数千人,受益高三学子上万人。
互联网+教学技能提升。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大赛,提升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网络空间的综合应用水平,探索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目标。开展微课大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培育和打造本地优质数字化资源。2019年度参加微课竞赛数量共有5176件,经过州级评审,选出20%作品(1035件)报省教育厅参加省级比赛。
互联网+教育组团帮扶。打通宁波智慧教育平台与金州教育云通连应用,运用宁波优质资源辅助课堂教学,转变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地合作模式,在金州教育云平台搭建起“全国名师+金州名师工作室+金州名师+金州教师”的推动引领带动机制,全面有效提升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合作,通过在线同步课堂和直录播方式,对全州进行远程直播高考辅导,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黔西南州以“云+”的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强力促进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改革和创新,努力探索以教育信息化引领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新路径,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提供黔西南智慧。
2013年11月,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出台了《黔西南州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建立政府主导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畅通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按照“积极、稳妥、科学、合理”的原则,以县为单位,通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模式,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硬件环境建设。 2016年3月,中央电教馆、贵州省教育厅、黔西南州政府、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联合签署《黔西南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落地黔西南州,开启金州教育云平台“云+端”的应用与探索。 2018年1月20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颁奖暨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个创新实践项目和优秀个人获奖。其中,黔西南州教育局推送的《依托“金州教育云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典型案例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 2019年11月18日,兴义市盘江路小学被教育部科技司和中央电化教育馆评选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学校”,成为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